微信关注,获取更多资源

从女性角度看阿勒泰——《我的阿勒泰》剧评

在《我的阿勒泰》中,托肯的故事让人感触良多。如果我是托肯,恐怕早已被生活压垮,丈夫后,改嫁的权力竟然掌握在公公手中,而公公是个封建大家长,他甚至想把我嫁给小叔子。这让我想起了王昭君的故事,如果没有外人的视角,用接受传统的当地视角来看,这些传统对女性的枷锁要深重得多,压力不仅来自外界,也会来自自己接受的传统。

从女性角度看阿勒泰——《我的阿勒泰》剧评插图

托肯和她公公苏力坦遇到的是现代转型的挑战,虽然并没有完全现代化,但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孩子需要接受教育,不能一直游牧不上学;女性可以去县城打工养活孩子,不用天天在家里洗不完的衣服做不完的饭。

托肯身上有着在传统框架中发挥能动性的女性主义色彩。无论公公是否同意,她都可以谈自己的恋爱,跨民族也不怕,成不成未知,但那是她自己的空间。她不知道孩子能否跟着自己,但仍然尽力照顾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孤身一人改嫁,同时也努力说服爱人接受两个孩子。虽然看似被动地等待命运,但她却过得有滋有味。我特别喜欢托肯、女主和库兰三个人去参加婚礼的那一路,仿佛走出了《小森林》的味道,非常悠闲自在的时光,期待着跳舞、跳舞、跳一整天的舞。

看到托肯的故事,我有些理解《步步惊心》和《梦回大清》中女主的绝望感。虽然也有快乐的日子,大家一起过年热热闹闹,但更多的还是对制度、皇权的恐惧,对个人自由与命运无法把握的绝望感。若兰年少时骑马驰骋,也爱那个驰骋草原的少年将军,从草原到宫墙内的痛苦或许还有很多妃子经历过,却都无法诉说。

托肯的心愿最终实现了,时代的变化帮助了她。她没有不得不一直做寡妇,没有不得不嫁小叔子,没有不得不抛弃孩子,而是带着两个孩子嫁给了喜欢的人。

苏力坦的角色不太好分析,心理改变的线索不算特别完整。他要固守的传统和他实际的权力有点不相符合,有点像家家都有个皇位要的封建感。他阻止男女主那一段让我想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想不到这么老套的棒打鸳鸯还能发生。同时这部剧的传统感的确比现偶要强,现偶已经很少有专制的老爸用你的未来和她的未来不一样来反对情侣了。而且儿子的未来还是他规划的传统路线。

苏力坦期待的游牧生活,儿子与媳妇一起放牧,带着孙子孙女们一大家子,遇到危险还有手中的猎枪,随着现代化进程在所有人眼里变得有些怪异。痛苦最深的是托肯,其次是被迫放牧的男主。

如果没有现代化,单纯的结构转型估计也累得够呛。最近看《拓跋史探》想到孝文帝改革估计和男主面对的局面差不多,一大堆游牧的鲜卑传统,全是传统没办法跟上新的需要。

剧中的女性视角非常好。通过托肯和张凤侠串起了两个族群的女性遇到各自的爱情会经历什么,与婚俗、传统、现代发生碰撞。三个女孩一起去舞会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又心怀爱情的期待。到了舞会则有了男女之分,恋爱、谈情、跳舞,再又男男女女分开各归其位,喝酒烂醉被嫌弃的男孩们,为了爱情也为了输赢打成一团的幼稚男孩们,女性视角非常有趣,看不到一点男孔雀开屏的倾慕感。

也许因为新题材,女性问题脱离了最近电视上的大女主正确,每个人都做着不够正确的事。托肯不够勇敢坚决,张凤侠恋爱脑还被骗,女主前期胆怯后期冲动,但是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每个人的塑造都更真实。阿勒泰没有完全的好人与坏人,也没有完全完美的圣人或大女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狗熊电影 » 从女性角度看阿勒泰——《我的阿勒泰》剧评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