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资源

《彷徨之刃》:用善意做诱饵,比坏更坏

观众对这部几乎忠实于原著的电影反响良好,但男主角的战斗力显得过于薄弱。一个连死亡都无所畏惧的角色理应拥有更强的战斗能力,尽管最终他实现了逆转胜利。相比之下,中角色以压倒性的力量和狂野的连击击败敌人的场面更为震撼。该片拍摄完成于2020年,如果次年上映,我可能会给出满分评价。然而,推迟三年多才上映的背后原因涉及对于复仇主题的审慎考量——是否应当宣扬此类价值观。在电影中,警察主角面对持枪且可能对公众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犯罪分子时,选择放走对方而不是射杀,这在情感上可以理解,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却是不被允许的。通常情况下,对于持枪逃窜的罪犯是可以直接开枪的。警察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否与主流价值观相悖?这可能是影片延迟上映的原因之一。

《彷徨之刃》:用善意做诱饵,比坏更坏插图

加速该片上映的决定似乎受到了邯郸三名未成年人杀害同学事件的影响,此事件在西方引起了巨大震动。国内对未成年犯罪的惩治力度加大的呼声随之高涨。在此背景下,这部电影的上映,尤其是片中十年前录像带的场景显然是后期补拍,也被认为是在利用“邯郸三恶魔”事件的热度。然而,我们无法通过电影真实还原那三个恶魔的故事来为受害者发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故事隐喻地提及这一事件。由于国家政策限制公开揭露社会阴暗面和质疑法制不合理之处,一旦出现这样的声音,就必须处理提出问题的人。

虽然有人可能会这部电影是在蹭热度、消费悲剧,但结尾处男主角警察的说教实际上是向全国观众发出的呼吁:我们不能让未成年犯罪者逍遥法外,而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层面入手解决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狗熊电影 » 《彷徨之刃》:用善意做诱饵,比坏更坏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